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统筹谋划,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即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高等教育“求突围”的要求,着力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通过构筑“三大高地”,推动“四大突破”,实现“五个走前列”,重点做好“八篇”文章,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力争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构筑“三大高地”
构筑人才、学科、平台“三大高地”, 全面提升发展动力。通过优化做实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努力造就一批顶尖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实现“大人物”数量有突破。通过学科资源整合,实施“学部制”和“学科特区”,集中力量形成“拳头”,打造高峰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高标准建设好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子加速器等研究平台,加大研究投入,凝练主攻方向,整合研究力量,加速关键技术攻关,引领行业和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四大突破”
推动学科层次、高端领军人才、服务行业区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上取得“四大突破”,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打造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高峰优势学科,化学、核科学与技术高峰特色学科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潜力发展学科,1-2个学科方向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实施“领军人才孵育计划”,有计划、有重点遴选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5-10人。依托现有的院士后备人选计划,力争引育院士1-2名,其他国家级人才3-6名。聚焦行业和地方产业需求,开展产研协同科技创新,加强产研融合与技术攻关,在服务行业和区域中承接5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突破1-2项国家级奖项。拓展国际合作平台,联合国际组织机构和国外大学开展科技攻关、成果和专利转化,完成8-10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产出1-2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
实现“五个走前列”
实现一流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核军工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个走前列”,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推动专业质量建设、一流课程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一流人才培养核心指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推进科技项目、行业与区域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育人、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推动核军工特色文化的研究交流和传播、打造“先进人物群雕”等方面,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推进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建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资源配置机制、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核心指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实施民生工程、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绿色和谐智慧校园建设等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重点做好“八篇”文章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为抓手,以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培育一批教学建设和改革成果。推动教学模式深刻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学习革命,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国家级“金课”,营造潜心教学、精心育人、专心研学、静心成长的教风学风。健全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增设新兴专业,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支持多学科专业协同育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瞄准学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依托项目真题真做,健全研究生全过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重视招生宣传,强化就业帮扶、创业引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毕业生留赣就业比例,确保毕业生就业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
二、全面加强“双一流”建设,有力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学科支撑。虽然目前学校学科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还存在差距。大家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服务、服从于建设一流学科这个大局。“双一流”建设不能撒胡椒面、搞大锅饭,否则将错失良机,丧失机遇。我们要握紧拳头,重点发力,建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内核”、其他支撑学科为“外层”的学科生态体系,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中求突破,带动支撑学科巩固提升、交叉学科融合创新。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机制改革,强化“双一流”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积极争取参与教育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在全省高校走前列。全面分析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推进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学科做好下一轮新增博士点申报的准备工作。加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际商务等硕士点培育建设,增加基础学科、交叉学科授权点数,优化学位授权点结构。
三、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高层次与紧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借助海外优青、火炬计划、双千计划、名校短期研修等平台或渠道,力争在领军人才、学术骨干、软件信息和数字经济等紧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激活人才动能,出台政策举措,关心、培养青年教职员工,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有机融合,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凝聚人才,组建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立足国家战略和江西需求确立研究方向,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坚持“四跨一导向”(跨学科、跨高校、跨界、跨国,问题导向),不断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真正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学校发展优势。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人事人才管理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聚集、学术大师脱颖而出的生态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要求。
四、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能力。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江西省“2+6+N”产业,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争取入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好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确保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占据一席之地。积极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中国(南昌)智慧核技术产业园建设,依托电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研发优势,整合一批国有企业产业资源,打造我省第一家“智慧+核技术应用”高科技聚集区,助力我省工业、农业、医疗、矿山勘查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从而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江西省康复辅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强科研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推全省加快形成康复辅具产业集群,推动我省康复辅具产业在全国走前列。进一步理顺全校科技平台管理机制,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力度,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建好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促进更多成果在赣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校办企业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加强省部共建工作,深化与相关委厅局的战略合作,拓宽与南昌、抚州等地市合作空间,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能力。
五、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合作质量,深化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技术合作、协调研究、技术培训、国际会议。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在巴基斯坦、纳米比亚联合建立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大力推进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朝特色孔子学院发展。进一步做好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等的选派工作,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与水平。加强与东南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化来华留学生源质量和办学层次,完成“来华留学高等教育质量认证”。鼓励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境外办学模式,大幅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科研绩效评价等机制改革,全面落实“破五唯”要求。充分激活昌抚两地办学资源,明确多校区办学定位和功能布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贯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稳步有序推进南昌新校区扩建工程、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与实训基地、抚州新校区、校史馆新馆、地质博物馆新馆和融媒体中心建设,认真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要求,建立工程建设定期调度机制,强化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工期管理、质量监管,以“投资节省、工期合理、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建设成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后勤保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服务收入管理分配制度。加强审计委员会工作,强化审计监督,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强化内控审计和绩效审计。加强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型、绿色环保、和谐、美丽、整洁的校园。建立健全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一网通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依规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强江西法治教育普法研究分中心,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作用,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管理,充分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利益。加强学校征兵工作规范化建设,提升征兵工作质效。围绕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档案馆、期刊社工作。
七、全面做强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核军工文化铸魂育人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核军工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积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推进育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的协同工作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与核军工文化有机统一。丰富师德教育载体,完善教职员工行为规范,持续打造“先进人物群雕”,以身边先进典型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八、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生产力,充分发挥改革在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中的突破性、先导性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多校区管理、学科专业优化、机构和岗位优化、资产管理、校属企业改革、考核制度改革、校院两级管理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着力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利益性藩篱,以“作示范、勇争先”的奋斗姿态和“敢碰硬、勇突破”的担当精神,大力实施攻坚行动,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进位赶超,为推动“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动力。